2022年,市交通运输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十大工程”,进一步细化明确任务清单,压紧压实责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防范较大社会影响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大力实施制度体系建设工程。依照《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评价办法》、《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管理规定》,优化完善安全生产评价系统、评价内容,依托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对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局安委会成员单位动态全过程、全时段、全公开自动评价,随时了解本辖区本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和位次。
二是大力实施安全责任落实工程。严格地执行安全生产工作月调度、跟踪督办与公开通报等机制,对问题隐患突出、事故险情频发的县(市、区)、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采取警示通报、约谈曝光、挂牌督办、重点监管以及启动“四个严禁、四个一律”等手段,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三是大力实施三年行动提升工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最新部署,系统梳理“集中攻坚”阶段整治任务台账,逐项对标清查,补充完善整治措施,动态更新问题隐患清单、制度措施清单等,确保各项整治任务措施落实落地。年底前,组织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精准分析总结三年行动取得的实效。
四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支撑工程。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织紧织密重点企业、车辆、驾驶员“一张网”,持续精准打击“两客一危一货”、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农村客运车辆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建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违法违规线索动态清零责任制,从严监督处理违法违规线索并及时处置反馈,确保全年总认领率、第一二类办结率、运管抄告第三类违规线索处理率达到90%以上,执法结案、反馈率达到95%以上。
五是大力实施双重预防建设工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备案制度,实施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动态清零责任制。依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发双重预防功能模块,建立可考核、可智控、可追溯的双重预防体系信息化平台,实现安全风险“一张图”。推动出台道路运输、城市客运、公路运营、水上交通、在建工程等重点领域重大隐患分级判定标准或指南,指导企业强化隐患排查整治。
六是大力实施安全监管执法工程。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推进行业安全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认真开展“十大精品执法案例”评选活动。健全部门间非法违规信息抄告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共享,对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生产经营者依法实施相应的职业禁入。
七是大力实施重点时段防范工程。抓好全国两会、国庆、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结合风险管控和重要风险因素变化等实际,提前进行安全形势会商研判和预测预警。统筹做好防灾减灾、行业消防、反恐防范和打击涉枪涉爆等工作,抓好汛期、寒潮、大雾等突发事件安全防范。
八是大力实施应急能力提升工程。修订完善交通运输综合应急预案、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案等,完善突发事件分类分级、预警响应、应急处置等流程标准;强化市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编制应急演练计划,经常性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对组织严密、方案科学、成效显著的演练项目进行激励。
九是大力实施风险普查提质工程。善始善终抓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高标准完成普查数据省级核查工作,力争风险普查工作进程和质量全过程走在全省交通系统的前列。认真完成交通运输部制作省市县三级公路水路风险区划图和风险防治图相关工作任务,年底前建成市县两级公路水路自然灾害数据库。
十是大力实施安全文化建设工程。深入宣贯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推进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火灾警示宣传教育月”以及“兰舟行”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等专题活动,强化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举办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应急管理人员培训班,健全完善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专家库,深刻汲取近年来典型事故教训,组织开展事故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分批分级对从业人员进行集中警示教育,观看学习事故警示教育片,以案说法、以案警示、以案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