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创新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提升交通运输治理效能
为破解交通运输领域“人员缺、监管弱、执法难”等突出问题,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导向,创新建立执法协作联动机制,聚焦“人、企、车、船、路”五大重点领域,推动业务监管与行政执法深度融合,有效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
一是组建专业专班,实现分类精准执法。市交通运输局以执法协作联动为突破口,围绕机构、职责、机制、效能四大核心要素,系统推进执法资源整合,设立“海事执法”“公路水运建设市场执法”“安全生产执法监督”“道路运输执法”4个工作专班,由分管局长牵头,实行“选、管、考、用”全链条管理,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执法网络。专班运行后,人均执法效率提升20%,业务监管与行政执法衔接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监管盲区减少30%,有效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
二是完善协同机制,推动执法流程再造。流程优化,夯实基层执法责任,全面提升执法质效。通过集中办公、信息共享、联席会议三大机制强化专班协作。执法装备和力量集中投入重点领域,违法成本显著提高,企业违规行为明显收敛;建立执法协作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对突发违规行为1小时内快速响应;由督察考核委员会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判问题、制定措施,保障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强化涉企指导,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行“事前预防、事中规范、事后提升”全周期合规指导,主动帮助企业明晰法规要求、防范经营风险。事前送法入企,开展普法宣传和风险提示;事中实施差异化检查频次,实行“双随机+重点监管”,避免对合规企业过度干扰;事后依托交通运输巡回法庭和“峡路相枫”调解室,帮助企业整改提升,推动从“被动检查”向“主动合规”转变。
执法协作联动机制运行以来,货车动态检测覆盖率、网约车“双合规”率、执法人员到位率等核心指标稳步提升,实现部门联动“1+1>2”的叠加效应。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执法机构累计检查(检测)各类运输车辆 23.6万余台次,船艇300余艘,巡查公路里程达3.2万余公里,查处超限超载、非法营运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699起,企业违法违规发生率同比显著下降,执法队伍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