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要闻 > 动态要闻 > 文章详情

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调研道路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发布时间:2025-08-11 08:10 来源:局办公室

为深入推进道路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8月5日,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海让带队赴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开展专题调研,重点围绕行业发展痛点、转型路径及服务优化等关键问题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任豫新,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调研。

杨海让一行首先来到滴滴出行“暖心驿站”,实地查看了“暖心驿站”的司机休息室、餐厅、党员活动室和充电站等功能区域,与现场工作人员亲切交谈,详细了解驿站日常运营、设施配备、服务内容及司机实际需求,重点关注驿站在解决“吃饭难、充电难、休息难”等问题上的实际成效。他要求运营单位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司机群体需求动态优化服务,通过“驿站+党建”“驿站+公益”等模式,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切实维护网约车司机合法权益,增强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在金马运输有限公司,杨海让现场查看了企业安全生产台账、动态监控平台运行情况,重点检查驾驶员教育培训记录、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档案及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并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询问车辆动态监控措施、应急演练频次及驾驶员身心健康管理机制。他强调,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必须树牢“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尤其针对危化品运输、驾驶员不安全驾驶习惯等重点领域,实施“靶向治理”,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座谈会上,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围绕“行业发展、民生服务、安全监管、党建引领”等方面,系统汇报了今年以来工作成效,同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客运领域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强化安全稳定、加快转型发展、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提升运输服务质效、强化行业党建引领”等下一步工作措施。

杨海让充分肯定了运输中心近年来的工作,指出全市道路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推动我市道路运输服务呈现出稳步提升、持续向好的积极态势,保通保畅展现新担当,服务品质实现新提升,安全生产筑牢新防线,转型发展积蓄新动能,党建引领作用愈发凸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客观指出安全治理、转型升级、服务保障、治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和短板。杨海让鼓励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成绩,深入剖析短板根源,拿出切实有效的硬招实策,锚定目标,担当奋进,为我市打造现代化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贡献力量。

一要铁腕抓安全,筑牢“生命线”根基。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安全生产作为做好一切的工作头等大事、最高准则,层层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构建“全链条、无死角”安全责任体系。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聚焦“两客一危一货”车辆、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等重点领域,开展“穿透式”检查,确保问题动态清零;推进科技赋能,加快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迭代升级,提升动态监控精准度;深化应急能力建设,每季度开展多场景实战演练,完善“预警—响应—处置”全流程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关怀,建立“身心健康监测+安全警示培训”长效机制,严把“入口关、素质关”,从源头减少安全隐患。

二要坚定促转型,激活“高质量”引擎。以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为核心,推动行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强化项目带动,抢抓政策机遇,用足用好专项债、超长期国债等资金工具,超前谋划智慧站场、新能源充换电设施、多式联运枢纽等项目,有效发挥项目投资拉动的作用。要主动加强与专业机构沟通对接,积极学习外地典型经验做法,不断提升我市运输项目谋划、包装、实施能力和水平。要深化新技术应用,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加密充电桩、加氢站布局。要继续大力推动“公转铁”“公转水”,深化与铁路、港口战略合作,确保大宗货物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智慧物流建设,依托网络货运平台整合资源,培育“平台+共享”等新模式,提升行业组织化、集约化水平。

三要倾力优服务,擦亮“惠民生”底色。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均等化,深化道路班线客运与高铁站的联程联运服务创新,拓展“门到门”定制客运覆盖范围与服务品质,优化学生、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出行保障。深入实施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提质行动,优化线路设置与节点布局,加密频次,提升可持续运营能力。要持续深入开展交通为民实事,主动靠前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要全面强治理,锻造“现代化”能力。要强化依法治运,有效化解行业发展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要深化数字治理,推动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破除信息壁垒。大力推广非现场执法、信用监管等现代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与公平性。聚焦重点攻坚,围绕运输结构调整、枢纽经济培育等关键领域,强化要素保障,主动谋划实施项目,以项目突破带动行业升级,全力打造“绿色、智能、高效、便民”的现代化道路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