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召开项目谋划工作会议
8月18日,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海让主持召开项目谋划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市政府对“十五五”项目谋划工作的指示精神,要求全系统要抢抓当前历史性机遇,以超常规力度和广度谋划项目,以“大、中、小”项目协同推进,全面夯实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根基。局领导杨海英、任豫新出席会议,局机关科室和局直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杨海让强调,一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势,以强烈的机遇意识抢占发展先机。当前,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传导。但“危”中有“机”,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窗口期。一是迎来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期。国家明确要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加码交通强国建设,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力度空前。二是面临发展动能转换关键期。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对交通运输网络的覆盖广度、连接深度、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身处行业转型升级攻坚期。智慧交通、绿色交通、韧性交通加速演进,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需求迫切。希望全系统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项目谋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全力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能,把战略要求转化为项目实体。
二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以系统思维全面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和范围。项目谋划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工程”,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重点聚焦枢纽经济、运输物流、智慧交通等方面,实现谋划理念、范围、层级的全方位突破。首先是坚持“大中小”协同并进,构建项目“雁阵格局”。要“顶天立地”谋大项目。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区域重大战略通道、综合交通枢纽等,全力争取和谋划一批具有战略牵引力、区域辐射力的高速公路、物流运输、公铁联运、港口航道等重大项目,筑牢全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要加快推进总投资340.17亿元的三门峡至洛宁、灵宝至永济、永城至灵宝(三门峡段)和沈丘至卢氏(三门峡段)高速公路前期要件办理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推动洛阳至三门峡(连霍复线)、观音堂至夏县和灵宝至丹凤高速公路纳入国省规划网,为我市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攒足后劲。要“铺天盖地”抓小项目。紧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城市微循环畅通、普通国省道养护提质、客货运场站优化、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等覆盖面广、惠及民生的中小项目,进一步畅通经济社会“毛细血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支撑。其次是强化“全链条”系统谋划,提升项目“综合价值”。要坚持规划引领与需求导向相结合,精准对接产业布局、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的实际需求,确保项目建有所需、建有所用。要坚持公路建设和运输物流项目相结合,在谋划新建项目的同时,要大力挖掘存量设施潜能,积极谋划智慧化改造、绿色低碳转型、安全韧性提升、多式联运衔接、枢纽效能优化等提质增效类项目,推动既有设施焕发新活力。要注重硬件建设与软实力提升相结合,同步谋划与项目配套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新能源充换电(加氢)网络、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运输服务品质升级、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软项目”,实现“硬联通”与“软联通”协同并进。三是突出“新领域”前瞻布局,培育发展“新质动能”。要聚焦“智慧化”, 积极谋划车路协同、智慧港口、智慧枢纽、数字孪生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要主动聚焦绿色化,大力谋划新能源交通工具推广配套、运输结构调整(公转铁、公转水)、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生态廊道建设等项目。要大力提升韧性化,加强谋划应对极端天气、提升防灾抗毁能力的生命线工程和应急保障项目。
三要压实责任、强化保障,以实干担当推动项目谋划落地见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局主要领导挂帅的项目谋划工作专班,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全力抓的责任体系。各县(市、区)、局直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二是建强项目储备库,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的滚动机制,建立分级分类、动态更新的全市交通运输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深度,提升成熟度和申报竞争力。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合力破解土地、资金、环评等要素制约。优化内部流程,探索“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为项目前期提速。四是提升专业能力,锻造“硬本领”,加强干部队伍项目谋划能力的培训,学习新政策、新知识、新模式。积极借助“外脑”,引入高水平咨询机构参与重大项目谋划。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干事氛围。五是严格督导考核,用好“指挥棒”, 将项目谋划的数量、质量、转化率等核心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定期通报进展,强化督查问效。对谋划有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