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交通执法全面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污染防治攻坚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污染防治攻坚的决策部署,三门峡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紧盯行业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坚持“源头管控与路面执法并重、专项整治与长效治理协同”原则,通过靶向治理、协同联动、科技赋能等多维举措精准发力,推动行业污染防治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聚焦运输源头,强化超限超载治理。以固定超限检测站为基础,整合非现场执法点监测与流动巡查力量,加密重点路段、重点时段执法频次,重点布控煤炭、砂石料场、建材市场等货物集散地周边道路,严厉查处货车超限超载、非法改装、密闭不严、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从运输环节切断污染源头。
二是紧盯路域环境,严控施工与路面扬尘。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会同相关部门对交通在建工地实施扬尘“全流程监管”,督促落实“全时段湿法作业”“裸土覆盖”等要求;规范装卸货场站管理,严查未落实喷淋降尘、车辆带泥上路等问题,全力实现“路面无遗撒,车行无扬尘”,持续优化路面通行环境。
三是深化综合监管,筑牢货运污染防线。加大货运车辆检查检测力度,从运输环节遏制燃煤散烧、重型柴油货车尾气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同时强化宣传引导,通过执法现场讲解、官方平台发布宣传视频、公示典型案例等方式,向企业和驾驶员普及环保运输要求与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污染防治”的行业氛围。
四是创新协同机制,消除跨区域监管盲区。对内联合住建、生态环境、公安交警及属地政府,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与信息共享机制,将污染防治融入日常执法,实现“一次检查、多效监管”;对外深化“豫晋陕”三省四市及沿黄八市交通执法联盟协作,常态化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消除违法运输监管盲区。
截至目前,全市交通执法机构累计检查运输车辆23.1万余台次,巡查公路超3万公里,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1536起(其中超限超载290起、损坏污染公路259起、货运脱落扬撒405起),查处燃煤散烧违法运输3起,开展在建工地扬尘整治2次,成效显著。
下一步,市交通执法支队将持续巩固行业污染防治成效,针对突出问题靶向发力,深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执法精度,保持高压态势,健全长效机制,为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执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