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安全应急 > 文章详情
索 引 号 MJTYSJ-0001-2025-0098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局安全监督科
成文日期 2025-08-05
标  题 关于印发《三门峡市汛期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机制》的通知
发文字号 三交〔2025〕98号
发布时间 2025-08-22 14:59

关于印发《三门峡市汛期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机制》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8-22 14:59 来源:局安全监督科

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气象局:

为切实做好汛期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进一步提升公路交通应对灾害天气的能力,现将《三门峡市汛期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机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           三门峡市气象局                  

                           2025年8月5日                          

三门峡市汛期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机制

一、适用范围

本机制适用于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防御应对暴雨等灾害天气及因降水、融雪等引发的山洪、地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防御应对工作。

二、工作目标

按照“生命至上、协同联动、及时响应、精准防御”的原则,切实做好汛期公路灾害天气防御应对工作,强化协同合作,筑牢交通运输防灾减灾救灾防线,保障公路网安全畅通。

三、机制组成

工作机制由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市、县气象部门联合建立。当气象部门发布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时,及时启动此工作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精准指挥调度

畅通信息共享渠道,以气象预警为先导,建立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叫应”机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接收天气预警信息后,确保指令直达公路主要负责人、包保责任人、路长(桥长、隧长、坡长)等9类重点防汛责任人和有关施工驻地“吹哨人”,如遇灾情险情,确保响应迅速、处置及时。

(二)加强风险监测预警

针对山区地质构造复杂,灾害风险点多,高边坡、高填挖较多路段,做好人员和应急物资的预置,并以上述路段为重点,加密巡查频次。重点加强桥梁、隧道、高边坡监测,运用干涉雷达、卫星遥感等技术,逐步扩大地质灾害高风险路段的监测范围。对于监测系统无法覆盖的,加大“人工+无人机”巡查频次,实现全天候、高频次巡查监测全覆盖。

(三)加强涉灾隐患排查

重点关注和研判强降雨重叠度高、雨量大,土壤含水量饱和、山体负荷剧增从而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因素,加大对公路桥梁隧道防排水系统、路基边坡防护设施等排查,加大降雨期间雨中排查频次,及时处置路面积水隐患,紧盯“两山夹一沟”、临水临崖、桥梁隧道、下穿通道等重点路段,持续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同时,扎实开展施工驻地和人员密集场所防灾专项行动,建立驻地包保责任人和吹哨人台账,督促各单位各项目建立完善巡查机制,设立可靠逃生通道和避险平台等设施,如遇险情及时转移人员。

(四)加强路网运行管控

严格执行行业汛期安全管控35条硬措施,发挥“一路多方”协同联动机制,及时共享气象、灾害、路网运行等信息,落实三级“包保”责任制度。当发生影响公路通行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基层管理单位应结合自身预案及时转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当发生路基沉陷、边坡坍塌、桥梁隧道垮塌等严重突发事件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实施交通管制和分流,做好告警阻拦、绕行方案编制,及时发布路网运行信息,引导公众合理选择出行方式。极端恶劣天气下,果断执行关停撤措施。

(五)复盘总结

汛期结束后,全面开展工作复盘,各部门联合评估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气象预警信息与响应启动条件的衔接机制,提升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