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三门峡市农村公路“通村入组” 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
关于印发三门峡市农村公路“通村入组”
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的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百县通村入组”工作有序开展,更好地发挥农村公路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先行保障作用。根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豫交文【2019】14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农村公路实际情况,特制定了《三门峡市农村公路“通村入组”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7月8日
三门峡市农村公路“通村入组”工程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百县通村入组”工作有序开展,更好地发挥农村公路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先行保障作用,不断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按照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豫交文【2019】143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农村公路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市农村公路“通村入组”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向高质量发展,加快村组硬化路建设,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三门峡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县级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让农民群众更多地参与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合力。
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科学编制农村公路“通村入组”工程实施方案。
坚持分类指导。各县(市、区)根据自然村的人口分类、地形条件、通达现状等,综合考虑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生态环保、资金筹措、群众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发展目标任务,以实现自然村通硬化路为基础目标,鼓励有条件乡(镇)进一步向通组、通户延伸。
坚持统筹融合。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易地搬迁、扶贫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统筹推进村组硬化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农村产业、特色小镇等融合发展。
三、主要目标
我市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基本建成,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但还有部分自然村存在道路通达不深、路况不好等问题。争取通过两年的时间,在全市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实现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使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和通畅水平进一步提升,“公路+扶贫”“公路+旅游”“公路+产业”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村公路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四、主要任务
(一)工作任务
按照补短板、提品质、促融合的思路,加快补齐自然村硬化路短板,着力改善路况和提升道路网络化水平,优化通村硬化路路线走向,串联带通更多的自然村、组,促进农村公路联网成片,使农村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增强对农村客运的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农村公路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特色产业等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农村公路“通村入组”工程与“四好农村路”建设、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桥梁改造等各项工作,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
我市共有8396个自然村。20户以上自然村共4906个,已通硬化道路自然村4318个,通硬化率88%,未通硬化路自然村588个。
(二)实施计划(20户及以上自然村)
2019年,实施426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年末通硬化路率达到96%,卢氏县、湖滨区、渑池县、义马市全部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任务。
2020年,实施162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年末通硬化路率达到100%,灵宝市、陕州区全部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任务。
五、建设标准
(一)通自然村硬化路标准
自然村与外部连接的至少一条出口道路实现硬化,路线穿越自然村居民聚集区域,或通至自然村某个人口较多的居民区域边缘并与其内部的一条道路连接。
(二)通村入组工程建设标准
统筹考虑村镇布局、产业发展、人口数量、地形条件、生态环保及资金筹措能力等,因地制宜、因路实策,合理确定通村组道路标准,原则上不低于3.5米,可在会车困难路段设置一定数量的错车道,鼓励有条件地区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对于占地多、拆迁难、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对环境影响大的特殊路段以及通至人口较少自然村的道路,路面宽度可适当调减;道路建设尽量利用原有路基,鼓励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一般不小于15厘米。
六、资金筹措和考核奖补办法
(一)资金筹措
“通村入组”工程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目标考核”的管理模式。省级奖补资金通过农村公路建设省级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地方政府一般债等筹措。
各县(市、区)政府应加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贫困县应充分利用涉农整合资金,非贫困县应统筹整合使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异地搬迁和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中涉及农村道路建设的资金,加大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投入。
积极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支持,探索开发扶贫过桥贷款等融资方式和金融产品。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以及出让公路冠名权、广告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支持农民群众按“一事一议”原则积极投工投劳。
(二)考核奖补办法
各县(市、区)完成通村入组目标任务后,由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进行验收,验收公示后,逐级上报抽查验收,合格后给予一次性奖补。自然村数量200个以上的县(市、区)由省级统一奖补,自然村数量200个以下的市辖区和市由市级统一奖补。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村组通硬化路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成立“通村入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抓好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工作,推进“通村入组”工程建设实施。
(二)落实主体责任
各县(市、区)政府是本行政区域“通村入组”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落实有力。
(三)科学编制方案。
按照全市自然村普查情况,结合新型城镇化、乡村发展、产业扶贫、乡村旅游、土地利用、易地搬迁等相关规划,科学编制通村入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自然村(组)通硬化路达标台账,明确通达路线、里程、路面类型、建设时间等。对于人口少、通路工程艰巨的自然村可结合搬迁撤并规划统筹考虑硬化路建设问题。对已通达路线进行不定期排查,对次差路段的病害及时处理,确保群众出行通畅。
(四)强化要素保障
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与发展改革、民政、财政、扶贫、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审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作,争取各部门围绕“通村入组”工程建设目标,主动为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用地保障,加强监督指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支持村组通硬化路建设。
(五)加强监督管理
落实建设项目“七公开”制度(公开建设方案、投资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资金使用、工程验收),加强行业监管,接受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目标“三落实”。严格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项目主管单位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施工、原料供应单位负责人对质量终身负责。工程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促进县、乡两级政府和村委会落实管养责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善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
(六)加强督导检查
市交通运输局将每月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原则上按照一月一检查,每月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半年进行一次验收。
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应对“通村入组”工程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