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关于三门峡市区至大坝段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交旅融合及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
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
关于三门峡市区至大坝段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交旅融合及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
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呈报的关于三门峡市区至大坝段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交旅融合及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三公路计【2021】81号)收悉。结合专家组评审意见,我局出具行业审查意见如下:
一、路线走向及建设规模
项目全长55.556公里,其中主线14.657公里、支线40.899公里。
主线分为两段,第一段起于湖滨区崤函大道与仰韶大道交汇处西贺家庄村、向东沿仰韶大道2.2公里后,在金三角建材港向北跨涧河沿白银路与省道S244平交,之后向东北新建线路至磁钟乡,沿省道S312止于泉脑村,长8.2公里;第二段自湖滨区磁钟乡县道X034线木通沟始,途经万亩梯田,至三门峡大坝与省道S244线相接结束。长6.457公里。
支线分为两段:支线 I 起于沿黄公路省道S244线与县道X042线交叉处新兴村,沿X042线向南至槐树洼村,沿三门峡市开发区东区现有道路前行至省道S312线。沿S312线至磁钟街与主线相接结束,长5.286公里;支线I是老G310线渑陕交界(K838十319)至野鹿段(K873十932)路面改造工程,长35.613公里。
二、建设内容及标准
全线总体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主线重复仰韶大道和白银路段保持现有道路标准和宽度,主线木通沟至大坝段因地形、地势限制,设计速度采用20公里/小时;支线 I 涉及城市道路部分,按照城市规划完善地下管网、雨污水、电力照明、绿化等附属设施,支线Π保持原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一Ι级,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路基及涵洞设计洪水频率为1/50。
依据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段采用不同路基宽度和断面形式:
(一)主线
第一段:起点K0+000至与省道S244平交处野鹿村(K3十261)段3.261公里利用现有道路,维持现路基宽度不变;野鹿村(K3十261)至泉脑新村(K8十200)段4.939公里,路基宽12米,断面形式为土路肩2×0.75米十硬路肩2×1.75米十行车道2×3.5米,其中K3十261一K6十220段2.959公里为新建路,其余为加宽改建。
第二段:为加宽改建路段,路基宽12米,断面形式为土路肩2×0.75米十硬路肩2×1.75米十行车道2×3.5米。
(二)支线
支线 I :为老路加宽段,其中K1十440槐树洼至K3十800速达电动车厂段2.36公里为城市主干路,按城市道路断面建设,配套城市管线设施,其中K1十440至K2十400段0.96公里红线宽30米;K2十400一K3十800段1.4公里红线宽40米,且沿线布设充电桩.其余段路基宽12米,断而形式为土路肩2×0.75米十硬路肩2×1.75米十行车道2×3.5米。
支线Π:为原路面改造工程,路基宽12.5米,其中K871十519一K873十932段2.413公里路基宽18米。
三、路面结构
新建土质路而结构: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十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十18cm水泥稳定碎石十18cm水泥稳定碎石十16cm水泥石灰稳定土。
新建石质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十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十18cm水泥稳定碎石十18cm水泥稳定碎石。
老路补强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十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十18cm水泥稳定碎石。
四、主要工程及数量
路基填方147.00万立方米,挖方187.75万立方米;排水防护工程6.91万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525.6千平方米;新建大桥145米/1座、通道1处、涵洞21道;平面交叉52处;主线新建服务区1处。支线 I 改造服务区1处、改造停车区2处(含充电桩、监控等智慧交通设施)。
项目总占用土地2132.5亩,其中新增用地665.842亩。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该项目投资总估算约64531.29万元,其中建安费约40901.90万元,占比63.38%。
拟采取财政资金、申请专项债券资金、自主筹措相结合的模式筹资资金。
六、依据省厅下达的“关于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干线公路建设“三同步”的通知”(豫交科技函[2021]3号)要求,建议项目在设计时增加完善道路信息基础设施。
七、以上意见为行业技术审查意见,请项目业主与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对接,与城市规划做好衔接,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 联系人:庆志忠 电话:17703980021 )
202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