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三门峡市交通运输行业深刻汲取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推进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
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
关于印发三门峡市交通运输行业深刻汲取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推进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局直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三门峡市交通运输行业深刻汲取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推进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6月14日
三门峡市交通运输行业深刻汲取
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推进问题整改工作方案
为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扎实推进问题整改,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深刻汲取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推进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交文〔2022)87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坚持将整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局党组“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案促改工作的重要举措,结合行业实际,举一反三,细化措施,抓好整改落实,着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为当好现代化三门峡建设开路先锋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二、整改任务和措施
(一)领导干部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把《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等列为党委、支部理论学习专题内容,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谋划好本单位、本部门风险防范工作。二是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及时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国务院灾害调查组关于《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认真反思行业暴露出的问题,深挖灾害反映出的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应急体系建设、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制定整改措施。三是根据单位实际,细化工作应急措施,组织编写通俗易懂、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制度手册,并督促相关单位抓好落实。(局直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参照同步整改落实,不再重复列出)
(二)关于防汛指挥体系不顺畅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健全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局机关和局直各单位,及时成立防汛应急领导小组,完善应急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强化抢险队伍建设,及时更新补充应急物资装备。根据市防指应急响应级别和行业受灾情况,市局防指将适时成立防灾救灾专班。二是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防汛救灾前方和后方指挥协调机制,增强后方指挥部会商研判、综合指挥和协调保障能力,强化前方指挥部一线调度、现场指挥功能,保证点、线、面统一行动,指挥通畅。三是落实责任衔接机制。健全落实防汛责任人和岗位职责衔接、监测预警和转移避险衔接、巡查防守和抢险救援衔接、防汛预案与专项预案衔接、防汛指挥机构和相关各方机制衔接、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衔接“六项衔接”机制。(局建管科、运输科、安监科,局直各单位)
(三) 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薄弱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指导县(市、区)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立以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为主体、企业应急救援力量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保障机制。同时发挥道路运输企业、建设施工企业和普通公路管理养护单位、水上救援队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有序引进安全应急、防灾减灾等方面专业化人才,建强安全应急专业队伍。二是加强应急装备建设。指导县(市、区)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自行储备或依托社会力量保障突发事件应急装备物资。三是加强常态化应急演练。市局组织行业各领域管理部门梳理制定2022年应急演练计划,各单位要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切实管用的演练计划,细化演练方案、流程,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练组织指挥、练协同配合、练抢险救援等,推进应急演练常态化、实战化,做到“月月有演练、次次有提升”。四是加强机关干部(行业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应急专业知识培训教育,并结合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邀请应急管理专家进行专题授课,适时开展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管理骨干培训,将机关干部应急能力培训作为“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的重要内容。坚持把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案例纳入培训教育内容,重点加强思想理念、应急意识、政策法规、应急指挥等方面的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和行业管理干部应急意识、应急判断和应急处置能力。(局人事科、建管科、运输科、安监科,局直各单位)
(四)关于应急预案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按照“下级预案服从上级预案,专项、部门预案服从总体预案,预案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加强对行业防汛预案制修订工作,做到“一单位一预案、一行业一预案、一企业一预案、一场站一预案”,形成行业防汛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制修订防汛交通运输保障专项方案。各单位在开展防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汛应急保障方案。三是加强行业防汛预案和保障方案的审核把关。各单位要按照要求,严格预案、方案内容审核及把关,确保下级预案或保障方案与上级防汛预案的衔接,增强预案体系整体性、协调性、实效性。(局建管科、运输科、安监科,局直各单位)
(五)关于汛情险情灾情管理不规范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规范灾情管理。认真落实《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要求,严格灾情报送管理,明确灾情信息报送部门和报送主体、时限、渠道,规范各行业管理部门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内容,全面准确把握灾情核心指标,细化灾情信息收集、核实、上报等工作流程。二是加强灾情核查评估。建立健全灾情核查报告制度,规范灾情核查评估报告统计工作,做好原始记录、统计台账,落实审核、签发、交接和归档制度规定。三是补充完善信息员队伍。按照预案及时完善市、县(区)两级信息员(联络员)队伍,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局直各单位明确一名汛期信息员(联络员),6月20日前报局安委办,负责信息统计、接收、处理、核实、研判等,并按规定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局建管科、运输科、安监科、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市质监站)
(六)关于防洪排涝能力不足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提高规划设计标准。完善公路、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防洪排涝标准,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设备抗灾设防标准,加快推进水毁工程恢复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设备防灾减灾能力同交通强省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是全面复盘系统分析。开展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水模拟推演,全面复盘、系统分析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水过程,客观、事实求是地总结极端暴雨、洪水应急应对措施,对极端暴雨、洪水的复杂机理进行科学研究,把握规律性,增强针对性,做好应对同量级暴雨洪水的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工作。结合复盘发现的问题,对洪涝灾害中易发生险情的部位,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方案预案,及时整改到位,并举一反三,扎实开展行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局规划科、建管科、运输科、安监科、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市质监站)
(七)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十九届中纪委六次全会,十一届省纪委二次全会和厅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会议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管根本的事情,坚决杜绝虚头巴脑、昙花一现的政绩工程。二是严肃党内组织生活。结合局党组关于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以案促改工作,及时召开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对照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的问题和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查摆政治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决策程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全面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压紧压实责任落实。全面落实防汛救灾行业监管责任,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防汛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干部面对重大灾害要按照预案办事,加强调度,靠前指挥。四是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以案促改工作,将整改工作作为能力作风建设和以案促改工作的重要举措,巩固整改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局直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三、整改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方案下发之日起)。各单位各部门及时召开会议专题学习《调查报告》,结合通知,制定整改方案,细化行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并将整改工作贯穿全年,与日常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
(二)集中整改阶段(方案下发之日起一 6月30日)。整改工作坚持立行立改、限期整改和长期整改相结合,坚持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共性问题相结合,力求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
(三)总结评估阶段(7月1日一7月15日)。各单位各部门对照整改工作方案,梳理总结整改工作情况,形成整改落实工作情况报告报市局安委办。市局安委办将认真总结,形成专题整改报告报省厅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有关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工作要求上来,主动认领任务,全面深化以案促改,切实把整改工作抓细抓好,确保整改任务落实落地。
(二)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组织推进,紧盯整改进度,主动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分管同志要按照分工,带头研究细化整改措施,承担整改责任,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整改责任具体到人到事;坚决杜绝整改过程当中敷衍塞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整改真认账、真整改、真负责。
(三)强化成果运用。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整改成果,推进效能转化,将整改成果转化成长效机制抓牢抓实,坚决杜绝“过关”思想,切实提升行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切实提升行业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实现“两个确保”战略目标提供交通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