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安全生产季节性特征和风险防范化解的意见
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
关于安全生产季节性特征和风险防范化解的意见
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局直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交通运输安全事关全局、责任重大。针对行业特点,交通运输部开展各级各类风险辨识防范,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综合施策,确保交通运输行业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现就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季节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以坚决遏制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充分把握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季节性规律特征,不断提升防范化解季节性风险认知能力、研判能力、决策能力和支撑能力,精准施策,科学应对,强化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有效防控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季节性风险,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二、季节性安全风险特征及措施对策
(一)一季度安全风险特征及措施对策。
1.安全风险特征。
一季度初期干燥少雨,中后期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幅度大,空气干燥并多大风天气,北方严寒冰雪,冬春交替时节,气温起伏变化,春节、春运、全国两会等重点时段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压力大。
(1)冬春之交,气候变化剧烈。华北、黄淮等地容易出现雾霾天气和雪灾、冰冻害、风害、沙尘天气。雪灾及冰冻害,易导致公路堵塞,行车控制困难,易导致多车相撞。黄河凌汛对桥梁安全和渡运安全造成影响。
(2)春运“大考”。一季度的交通出行高峰期以学生放假、春运以及春节前后收工、复工复产为主,春节、春运期间人员流动密集, 对道路客运、水路客运、城市客运等方面需求旺盛,安全风险加大。春节后复工复产所需生产物资运输需求激增,保运输、保安全压力大,需谨防车辆超载对桥梁、道路运输安全影响。特别是在冰雪消融季节,路况相对较差,给农村群众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3)春节、全国两会关注度高。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全国两会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政治活动,保障安全稳定是首要政治任务,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压力大,全社会投入力量和资源保障多。
(4)工程建设领域。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作业人员心理容易涣散,导致施工作业安全隐患增多。受北方冻土春融影响,公路边坡、工程基坑易坍塌。
“十三五”期间,一季度发生的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总量的22. 3%.22. 8%,略低于均值,是重特大事故发生最少的季节,但事故的社会影响相对较大。
2.重点防控对策。
(1)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做好大雪、冰冻、寒潮大风、大雾等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及时关注、收集相关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和地质灾害信息,及时发布预警预防信息。要加强冰冻、暴雪等极端天气及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大雾、寒潮等极端天气及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制定应急预案,做好抢险物资储备。要加强与气象、农业农村、海洋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发布水上交通安全预警信 息,提醒航运公司和船舶采取措施,注意防范极端恶劣天气。
(2)加强客运安全风险防控,做好应对大客流的各项应急准备。加强省际客运班车特别是省际包车、农村客运等风险管控。大力打击非法营运和违规运行。加强“六区一线”重点水域、内河水网发达地区的渡船、客滚船、乡镇自用船等客运船舶安全风险管控,严禁客(渡)运船舶在风力超过抗风等级、能见度不良等恶劣天气、水文条件下冒险航行。制定应对突发大客流、踩踏等各项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服务区、收费站、城市出入口等车辆集结区和连续长陡下坡高风险路段的风险管控,加强车流量研判,及时发布告知道路信息,避免车辆大规模堵塞、聚集;加强路警联动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4)加强客运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督促道路水路客运场站加强乘客的随身行李和托运行李的安全检查,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规定,按照公安机关要求及时提供实名制售检票信息。
(5)加强春运和全国两会期间应急值守和协调联动。加强督查检查,督促企业做好设备设施冬季检修保养、人员冬季操作劳动防护。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24小时专人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人员在岗、政令畅通。完善应急预案,有效防范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及时排查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扎实做好各类灾害事故应急准备。强化协调联动,保持救助人员、车辆、船艇等处于应急待命状态,一旦发生突发险情,能够快速响应、妥善应对、高效处置。
(二)二季度安全风险特征及措施对策
1.安全风险特征
二季度初期气温变化幅度大,空气干燥并多大风天气,后期气温逐渐升高,降雨增多,春耕春播、复工复产、人员“春困”、清明祭祖、踏青出游、商渔船碰撞等季节特征和安全风险凸显。
(1)春夏之交,冷暖交替。北方地区易出现强风及沙尘天气,给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和港口(渡口码头)作业安全带来不利影响。随着气温回升,加之春季昼长夜短,睡眠时间减少,驾驶员容易产生“春困”现象,易引发疲劳驾驶, 安全保障难度增大。
(2)开工复工密集。自4月份起,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进入新开工、复工密集期,部分企业冬训不足、设备停运、复工检查不全面、安全教育不够等风险隐患对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带来较大挑战。
(3)清明祭祖、劳动节假期、端午假期出行高峰带来旅游客运集聚风险。节假日期间扫墓、祭祖和踏青出游等活动较多,人民群众出行相对集中。清明群众祭扫活动造成农村地区客流短时间内集中增长。春游期间的包车旅游出行需求增加,社会单位包车、租车旅游需求旺盛,水库等封闭水域、乡镇渡口非法载客等新业态风险需关注。此外,节假日期间,受各地高速公路临时限制危化品车通行政策差异化影响,省界高速公路服务区危化品车辆集聚,易引发险情。
(4)春耕春播季节,春耕运输活动频繁,农村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仍显不足,非法营运、货车载客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5)雾霾天气较多,容易造成司机误判车速、车距,以致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雾霾季节和易发生雾霾的地区,在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易导致多车连环相撞的风险。
“十三五”期间,二季度发生的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总量的28.3%、28.5%,高于均值;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总量的26.9%和29.8%,高于均值;二季度是道路运输领域事故最为多发的季节。
2.重点防控对策。
(1)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做好凌汛、大风、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及时关注、收集相关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和地质灾害信息,及时发布预警预防信息。要加强凌汛、沙尘暴、大雾、暴雨等极端天气及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2)加强复杂地质地区工程建设的检查督查。加强山岭丘陵等复杂地质、边通航边施工等复杂通航环境、穿越富水区地层和重要交通干线长大桥隧工程,以及重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打击违规操作,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并严格执行;督促科学规范管控民爆用品;加强施工人员,特别是新入职人员的安全警示教育和技能培训;督促企业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防范施工作业船舶、机械带病作业风险与极端气象风险叠加影响;做好极端天气前后施工支架、模板安全隐患排查。
(3)加强客运高峰期的风险防控。强化节假日期间运力调配和车流量分析预判,及时发布、告知相关信息;针对清明祭祖活动造成农村地区客流短时间内集中增长的现象,配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疏导,减少车辆大规模堵塞、聚集;加强长大桥隧运行监测,加强大桥、服务区、收费站、景区出入口、城市出入口等车辆集结区的风险管控。严禁客运船舶冒险航行、超载运输和非法夹带危险品。
(4)加强非法载客的督查力度。会同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违法载客、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配合地方政府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严禁非法载客。
(三)三季度安全风险特征及措施对策。
1.安全风险特征。
三季度全国大部分地区温度高,降水量大,进入主汛期,高温酷暑、雨水洪涝、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对暑假出游、迎峰度夏、煤电油运、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秋收农忙,大型收割机上路易导致道路运输事故。
(1)夏秋之交,高温多雨。高温酷暑时段,危险品运输面临较大风险,极易引发危险品泄漏、自燃、爆炸等事故。一年中的自然灾害多发季节易发生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暴风、雷电进入高峰期,给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渡口码头)营运、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工程施工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易发生船舶失控、走锚、火灾等险情。
(2)旅游出行高峰期。暑期旅游旺季,旅游观光和学生离校、返校客流大,道路旅客运输任务繁重,安全保障任务艰巨。水上旅游迅速发展,暑期出行需求叠加,三季度是(除三门峡库区外)水路客运量最高的季节,对水路客运安全管理带来较大挑战。
(3)运输保障任务繁重。夏季电力负荷大,迎峰度夏期间,煤电油气运输需求大幅增加,煤电油气运输安全生产压力大,安全生产及防泄漏、防燃爆等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4)夏季生产生活活跃,暑季炎热易使人睡眠不足,加剧人体在午后、凌晨时段的生理疲劳,易诱发安全事故。高温、洪汛对基础设备设施、运载工具形成考验。泥石流、山体滑坡、坍塌等对中西部地区工程建设领域影响大。
(5)农用车辆上路影响交通安全。三季度进入秋收打草季节,从事农田、农业作业的农用车、拖拉机、收割机等车辆上路行驶现象增多,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增大。
(6)工程建设事故多发。三季度是施工黄金期,一线熟练工人“用工荒”叠加三季度自然灾害安全风险,易导致工程建设领域事故易发多发。此外,各领域工程建设增多,对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保护区的破坏事件易随之增加。
“十三五”期间,三季度发生的公路水路行业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25. 5%.27. 3%,重特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总数的42.3%和47.1%,工程建设领域发生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事故总数的30.6%和31.2%。三季度是重特大事故最为集中的季节,也是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多发季节。
2.重点防控对策。
(1)进一步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做好台风、雷暴、高温、洪峰等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积极开展防汛防台各项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细化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守和人员、物资、装备准备,及时关注相关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和地质灾害信息,及时发布预警预防信息,按照规定启动相应的防汛应急响应和应急预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加强旅游客运安全监管。会同公安、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区(点)等重点区域的旅游客运监督管理,加强执法协作和违法行为移送,依法从严查处“黑车”“黑旅行社”“黑导游”和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各类违法行为。指导客运企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遇极端恶劣天气时,及时采取停运避险措施,确保旅客运输安全。严禁客运船舶冒险航行。严防重特大道路、水上交通事故发生。
(3)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检查督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打击违规操作,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工程施工作业影响,确保平安度汛。督促科学规范管控爆炸物。加强施工人员,特别是新入职人员的安全警示教育和技能培训,防范化解施工作业人员因生理疲劳导致反应迟缓、操作失误导致事故险情。
(4)加强秋收时节道路运输安全宣传。各地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农村群众强化安全出行意识,自觉选择合规交通运输工具出行, 拒绝乘坐非法营运车辆。
(5)加强水路运输风险管控。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船舶的检查力度,加强对客运站场、渡口码头现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载客,严禁超载和在风力超过抗风等级、能见度不良、水位超过停航封渡水位线等恶劣天气、水文条件下冒险航行。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加大对非法载运危险货物的查堵力度,加大达到规定报废年限船龄船舶强制报废力度。指导航运公司、船舶所有人加强对船员安全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适任并依 规操作;加大内河船舶非法涉海运输管控和打击力度。加强台汛期间船舶失控、断缆、走锚等风险管控和救助力量应急值守。
(6)加强港口(渡口码头)作业风险管控。港口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大型机械的防台风工作,合理安排港口作业,加强装置和应急物资定期检查,必要时要提前组织相关企业妥善疏散、安置滞留在港口(渡口码头)的旅客,疏运需要转移的生活必需品。
(四)四季度安全风险特征及措施对策。
1.安全风险特征。
四季度初期气候干燥凉爽,中后期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主要受强冷空气引发的低温冰冻和强降雪影响,国庆节假期客流高峰、春节备货物流高峰、年底抢工期建设高峰、秋收农机上路、大风船舶走锚等安全风险突出。
(1)秋冬之交,北方寒潮大风影响严重,易发生雪灾、冰冻害、大雾、风害等自然灾害,雪灾、冰冻害、风害等为主,航道、通航条件总体变差,对道路运输、水上运输、港口(渡口码头)作业影响较大。
(2)国庆节假期客流高峰出行需求大,旅游客运风险和高速公路拥堵风险突出。年底进入工程建设的收尾期,赶工期、抢进度现象增多,叠加春节备货物流高峰,四季度是公路、水路货运量最高的季节,安全管理容易松懈,极易引发事故。
(3)秋收、农机上路,占路晒粮,非法载客等风险增加。随着大面积秋收,农民集中用车需求增大,收割机械、农用车大量上路,非法载客和无反光标识等涉农交通违法行为成高发态势,事故风险陡增。
(4)受冬季寒潮大风影响,船舶走锚险情易发多发。受低温天气影响易发生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对水上船舶交通造成影响,易发生船舶走锚险情,导致船舶碰撞、触礁、搁浅等重大事故。
“十三五”期间,四季度发生的公路水路行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23.9%、21.5%,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占重特大事故总数的15.4%和13.4%,因部分施工企业抢工期、赶进度,重大事故风险增高。
2.重点防控对策。
(1)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信息沟通,做好雪灾、大风、大雾、冰冻害等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及时关注、收集相关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和地质灾害信息,及时发布预警预防信息,建立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保障措施。加强沙尘暴、大雾、暴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及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2)针对客货流高峰期、工程建设抢工期,加强督促检查力度。加强省际客运班车省际包车、农村客运等风险管控。加强公路多车连环碰撞风险管控。做好客流趋势、出行特点的研判,优化交通运力调配,切实提升运输供给能力。加强国庆节、元旦假期的督查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驾驶(引航)员安全意识教育,严格开展车辆、 船舶安全检查。依法打击非法营运和违规运行。严格落实车辆动态监控制度,防范疲劳驾驶、分心驾驶、超载、超速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复杂地质、复杂通航环境、穿越富水区地层和重要交通干 线长大桥隧工程,以及重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并严格执行,严厉打击违规操作。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季节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和有效化解季节性安全生产重大风险。
(二)细化工作方案。要高度重视季节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结合自身实际,对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的季节性风险进行再排查、再梳理,根据排查梳理出的风险清单,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化解季节性风险工作措施。
(三)强化督促指导。要加强季节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监督指导,及时了解掌握本地区季节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工作措施,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附件: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季节性特征和风险防范化解对策
2022年5月6日
附件:
河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季节性特征和风险防范化解对策
季度 | 风险特征 | 主要风险 | 重点防控对策 |
一季度 |
冬春交替季节,气温起伏变化,空气干燥并多大风天气,北部、西部山区严寒冰雪。春运和两会,安全要求高,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压力大。 |
1.易出现积雪、结冰、大雾、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交通运输和工程建设。 2.重要节假日期间,客流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道路水路运输风险增加。 3.城市轨道交通人员流动大,可能出现群体性冲突踩踏事件或暴恐行为。 4.建筑施工行业收冰冻天气影响,易造成机械(车辆)伤害,人员高处坠落等。 |
1.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做好大雪、冰冻、寒潮大风、大雾等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预防信息。 2.科学调配运力,做好应急运力准备,严防乘客滞留。 3.督促运输企业加强群众出行需求和分析研判,制定突发大客流专项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安检防控。 |
二季度 |
逐渐进入夏季,强对流天气频繁,降水多,气温较高。同时也面临清明、劳动节、端午节假期等重要节假日,群众对旅游、探亲等需求旺盛。交通 基础建设施工项目集中,需重点防范施工作业期间各类安全风险。
|
1.群众出行、旅游客需求旺盛,安全生产风险加大。 2.强对流天气及强降雨对道路运输、路网易造成影响。 3.在建筑施工行业,基坑开挖、边坡防护受降水影响大。临近黄河施工现场,入夏后汛期防汛及施工现场排水会受到影响。 4.船舶易因恶劣天气影响受困、倾覆或沉没。 5.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和复工项目增多,道路施工、养护将进入作业高峰期,大批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安全风险增加。
|
1.督促运输企业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落实车辆动态监控制度,强化驾驶员安全技能培训,合理规划包车路线,确保行车安全。 2.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做好汛期暴雨、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预防信息。 3.加强基坑和边坡支护,避开雨天作业,临时驻地、设施等避开洪涝灾害区域。 4.做好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水上交通管制。 5.督促建设单位在施工前进行安全生产条件核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控。 |
季度 | 风险特征 | 主要风险 | 重点防控对策 |
三季度 |
高温条件下易出现车辆自燃安全风险。汛期,暴雨、大风、高温,雷电等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阶段性强降水和豫西、豫南山区路段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增大,尤其是 7 至 8月台风暴雨对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和运营安全影响大。 |
1.炎热干燥,易造车辆自燃等安全风险。 2.突发暴雨,易发生地铁雨水倒灌风险。 3.汛期,船舶易发生碰撞、失控、倾覆或沉没等事故。 4.短时强降水频率增加,易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恶劣天气,我省北部、西部、南部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易出现山体滑坡、道路水毀等道路阻断事件,保通保畅压力大。 |
1.督促运输企业对所属营运车辆进行安全技术隐患排查。 2.汛期强化值班值守,及时发现险情,迅速有效组织处置。 3.根据航道流速变化、天气变化,及时采取限航、停航等措施。 4.加强气象分析研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发布极端天气和汛情信息,落实预警预防措施,全面做好应急抢险准备。 |
四季度 |
秋冬季节交替,雾霾(团雾)天气增多。中后期寒 潮、冰冻天气增 多。尤其是豫西 山区地区温度极低;且山区森林覆盖面积大。 国庆节假期,安 全出行的风险增加。 |
1.为冲刺年终目标,对安全生产会造成较大压力。 2.大风、低温、雨雪等天气对车辆安全出行会造成一定风险。出航船舶易因大 风天气受困,倾覆、沉没。 3.雾霾(团雾)天气下能见度低,行车视线较差,发生车辆碰撞事故几率增大。国庆节假期车流量大幅增长,高速公路易发生长时间拥堵缓行和车辆碰撞事故。 4.冬季寒冷,气温低,作业伤人、构建失效、取暖火灾。
|
1.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培训教育,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方案,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方案,杜绝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 2.密切关注冬季气象和灾害预警信息,加强对车辆安全性能检查,严格落实恶劣天气禁限航管理规定。 3.及时雾霾(团雾)、降雪路段采取交通管控措施。加大重点时段高速公路保通保畅力度,针对易拥堵点段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4.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防护装备配备,加强防火检查,严防电器火灾发生。 |